
读了5天,终于在今天中午12时半以前读完了这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小说,一本字字含有意义的小说。
书名:《偷书贼》
作者:马克斯·苏萨克
页数:368页
字数:28万字
故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贫民窟
叙述者视角:第一方 (死神)
内容简介:
9 岁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在战乱中被迫送到寄养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赛尔在弟弟冷清的丧礼后,她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册,为的是要纪念自己永远失去的家庭。
寄养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贫困的区域,大人彼此仇恨咒骂,老师狠毒无情,战火时时威胁人命。莉赛尔每晚抱着掘墓工人手册入睡,恶梦不断。养父为了让她安眠,于是为她朗诵手册内容,并开始教她识字。
学会认字进而开始读书的莉赛尔,尽管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却发现了一项比食物更让她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用偷来的书继续学习认字。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也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读书给躲在养父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每颗惶惶不安的心,潜移默化改变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莉赛尔逐渐长大,也过了她平淡但精彩的童年:与其他男生踢球;与好朋友鲁迪常在一块儿、偷东西。
对照着战场上万人之间的争夺残杀,莉赛尔藉由阅读与文字所散发的力量,让死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战场上的灵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奥:为什么人类一面展现残酷的杀戮,一面又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呢?
战争接近尾声,敌方空军向他们进行轰炸,结果莉赛尔身边的亲友的灵魂都被死神掠走了,只有她因当时在地下室而幸免于灾难......
多年以后,死神前去迎接莉赛尔的灵魂。死神坐在喧嚣的大马路旁,忍不住感叹道:“人哪!人性萦绕我的心头不去!人性怎能同时间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恶!”
读后感:
我对作者以细腻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主人翁莉赛尔在二战期间经历的种种事务感到钦佩,虽然莉赛尔尚小,但她却以纯真的心过着战火连天的年代。作者描写的背景,在我阅读的当儿想像了其背景,让我对此小说有更深的印象。
由于此小说以平民的角度叙述二战历史,深深吸引了喜爱阅读历史的我。作者在小说中讽刺当时德国本土对于法西斯主义(fascism)和希特勒“元首”(Adolf Hitler) 统治的绝对服从和狂热追捧,以及揭发战争的祸害,包括对犹太族(the Jews)的屠杀。这本书以死神的角度探视人类残酷的本性,揭发愚蠢狂热的人类本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